危丽琼 王宇 许亮 中化新网 2024.9.23 发布时间:2024/09/23 浏览次数:23次
9月20日,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能源化工绿色低碳赋能“双链”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常州大学金坛教育科创园举行。与会专家认为,应对日趋激烈的科技革命和竞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教育界的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是不可替代的必然途径。“双链”深度融合有助于汇聚高端化人才链,建设高水平创新链,打造高标准产业链,构建更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认为,为应对日趋激烈的科技革命和竞争,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是不可替代的必然途径。通过搭建教育界与产业界的交流平台,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技术需求相匹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希望常州大学等高校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创造条件,在打通成果转化方面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上取得更大成效。
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在致辞中指出,常州大学与能源化工行业发展渊源深厚,学校始终坚持“主动对接行业、融入服务地方”,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本次活动旨在促进教育界牵手产业界,为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从校园走进产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搭建互动平台。希望以对接活动为契机,将国家所需、省市所向和“常大所能”有机结合起来,紧密对接江苏省“1650”产业发展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更加积极融入常州市“万亿之城再出发”发展布局,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中心评估处处长任超指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教育和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是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重要堵点。应该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院,支持高校与企业通过科技镇长团、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等形式加强人员互派互访,并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让教育界与企业界加强沟通、加深互信、加大合作,更好汇聚高端化人才链、建设高水平创新链、打造高标准产业链,持续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周玖华指出,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目前已形成江苏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活动,有力支撑了江苏省的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能源化工产业是江苏省“1650”现代产业体系和“51010”产业链培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推动能源化工领域的技术开发与转化,以及人才供需的有效对接,实现教育界与产业界的互利共赢。
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在讲话中表示,常州市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已经取得先发优势,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化工材料技术的突破,更离不开传统能源行业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未来,需要注重原创性、突破性、创新性、颠覆性的技术开发,进一步构建江苏新能源产业的高地。
《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学军讲述了报社《关注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的四个方面,并表示支持常州大学进一步打造产学研深度合作的产业名片,进一步赋能推动常大“双链融合”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助力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宫艳玲表示,在双碳目标和建设绿色经济体系的大背景和新格局下,教育界和产业界的融汇可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会长、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乔旭指出,常州大学的催化协同中心和光伏协同中心构建了从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并与能源化工产业链无缝对接,取得了丰富的创新成果,形成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推动了学科跨越式发展。本次教育界与产业界的对接活动搭建了高校与企业手拉手、肩并肩的创新与转化平台,促进供给侧与需求方无缝衔接,协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劳国瑞指出,创新过程存在高风险、验证难、可持续发展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产业界与教育界通过对话对接机制,建立战略互信,协同推进科学问题的凝练与技术转化,共同打通双链融合的“堵点”和“卡点”。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储政表示,南化公司与常州大学近五年来,共同承担了中石化科技项目十余项,双方更是合作成立了中石化首个创新联合体,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常州大学的交流合作,促进校企紧密结合,同频共振,取得更好的发展。
常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卿指出,作为常州本地企业,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一直以绿色建造示范为抓手,围绕节能降碳展开各项工作,今后会进一步借助战略合作单位常州大学,围绕新能源化工开展更深更广的合作,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向奔赴。
金坛经开区投促中心处长徐杰介绍了金坛区产业发展情况并发布了代表性企业技术需求。
江苏省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代表与常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泰兴市凌飞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代表签约。
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代表与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宸光(常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汇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进行项目签约。
大会开幕式由常州大学副校长晏成林主持。
在大会报告环节,常州大学副校长晏成林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沈鸿烈先后作了《全固态电池: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成果转化》《晶硅光伏新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报告。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伟建主持了大会报告环节。他在总结发言中指出,2024年1-6月江苏省化工行业不论是企业数量、销售收入还是盈利水平均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这一来之不易的成就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在行业整体谋求转型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次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为与会专家带来了新的启发和认识,交流总结的问题也需要教育界与产业界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来解决。
20日下午,参加本次大会的相关代表在金坛区科技局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创新航技术研究院和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
本次对接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厅指导,常州大学主办,江苏省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承办。金坛区政府副区长刘文彪、常州大学原党委书记陈群等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或学会代表,相关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产业界代表等100余人与会。
中化新网:http://m.ccin.com.cn/#/news/detail?id=352351&type=news
(编辑:盛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