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常大

当前位置:首页  走进常大  媒体常大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三个引领”绘蓝图 “三字联动”育新人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4.5.23 发布时间:2024/05/23 浏览次数:10

常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思想引领、价值引领、文化引领”,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一、以“思想引领”铸魂育人


学习贯彻有实效。贯彻落实《校党委、二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意见》《二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学旁听实施办法》,建立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二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为支撑、青年大学习为基础的学习组织架构,开展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实现全校二级党组织巡学旁听100%全覆盖。通过举办专家论坛、专题学习报告会等方式,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重点推进强质效。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关于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实施办法》《常州大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方案》,全面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深入推进“15551”思政课综合改革和课程思政,设立“传承红色基因”思政课实践课程,提升育人成效;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打造创享书院和研习书院,建设“服务型”学生社区。

亮点突出显成效。持续打造常大“十红”育人品牌,牵头成立常州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联盟;建设常州大学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入选“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发起成立全国第一个专题的“馆校合作联盟”,创新改版升级“思政+文物元融合——全国百馆百校百课”,被称为“最具影响力的高校网络微思政课”之一;开发常州大学网上“红馆(VR)”,将红色数字资源融入日常教学实践;连续六年举办“红色五月 铸魂育人”、马克思日活动等系列红色文化品牌活动。


二、以“价值引领”培根塑人


正确航向愈发坚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办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健全校、院两级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完善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分析研判制度。加强以课堂为主体的阵地管理,制定《校园新媒体管理办法》,全面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监管力度,严格落实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电子屏、横幅等审批制度。


宣传阵地不断优化。不断加强校园网主页、校报、官方微信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形成传播矩阵,及时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学校官方微信总用户已经突破15万。


舆论氛围昂扬向上。主动策划“创新创业”“科技创新”“学习热议”等议题,全方位宣传报道学校在党建、思政、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效特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优良舆论环境。近年来,在主流媒体发布报道5000余篇。


三、以“文化引领”感召育人


“红色基因”全面融入。以名人冠名为标识,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宣传教育活动。学校以常州本地爱国名人命名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史良法学院、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周有光文学院、华罗庚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吴敬琏经济学院等7个学院;命名秋白路、太雷路、代英路等校园道路;建立秋白讲堂、太雷讲堂;成立史良法学理论研究中心、史良仲裁法庭、张太雷青年学习社等研究活动机构,丰富学校红色教育基因。


“环境思政”高效覆盖。深耕“环境思政”责任田,形成长期、常规、常态的工作机制,以“优美环境”培育时代新人。创造性地开展思政“墙”文化建设工作,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讲故事,在全校营造“时时有思政课、处处有思政味”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普法宣教工作,推动法治校园建设,积极组织“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提升校园环境。


“校训责任”深入人心。牵头制定《新时代提升大学文化建设工作质量实施办法》,编印《勇担责任 追求卓越》宣传画册、展板,制作办学成果展,展现常大高质量发展新气象。全新改版学校官网主页,打造具有信息化、学术化、时代感的宣传舆论阵地。完善优化校标和校名字体,制作新版视觉识别手册,规范常州大学标识使用原则,进一步彰显“责任”文化内涵,增强师生爱校情怀。


近年来,常州大学连续两次获得“江苏省文明校园”和“常州市文明校园标兵”称号;连续2年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首获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连续11年获评“江苏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院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石油和化工行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高校只有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着眼学生“关心什么”、聚焦学生“需要什么”、立足帮助学生“解决什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更好地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院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石油和化工行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https://mp.weixin.qq.com/s/luvrhOklwVgZvh6oxuq5WA


(编辑:盛熠)

Copyright © 1999-2023 Chang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 苏ICP备05070686号 |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61号 | 管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