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坚 谢健 王雪彤 周忱 荔枝新闻 2021.12.27 发布时间:2021/12/29 浏览次数:619次
为期3天的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今天(12月27日)结束。全国报考人数达457万,较去年增长80万,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有29.9万名考生在江苏参加考试。
考试组织有序 考生信心满满
12月25日上午7点多,记者在南京、常州、南通等多地考点看到,考生佩戴口罩,携带身份证、准考证等有效证件和一份《健康承诺书》,出示绿色的苏康码和行程码,在核验通过后,有序进场。在14天内离开过考点所在设区市的考生,还需提供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南通开放大学考点工作人员刘苏鑫介绍:“每场考试以后,我们对每个教室都要进行相关的消毒。”
不少考生坦言,尽管报考人数逐年增加,但自己的目标明确,也信心满满。
一位南京考生说:“我报考的课程论与教学论,我喜欢它的专业的发展方向。因为我本科学的是师范专业,所以将来想对这方面有所研究。”
另一位南京考生说:“我报考的是扬州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我想用我的能力去救助一些小动物。”
一位来自常州大学的考生说:“大家都考,社会竞争也很大。还是想以后给自己有一个保障,希望拿到硕士学位。”
另一位来自常州大学的考生说:“今年竞争应该还是很激烈的。我还是有所准备的。总的趋势就是一年比一年人多。”
考题角度新颖 考查深入思考的能力
12月25日上午首场考试,考的是思想政治理论,或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不少考生表示,今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考题看似简单,实则灵活,不仅考查基本功,也考查深入思考的能力。
一位选考思想政治理论的考生说,共同富裕三新一高今年都没考,这也是比较意外的:“因为这也是2021年发生的两个大事件,没考到真的挺意外的。我的试卷,反正能写满的都写满了,不给它留一点空白。”
某教育机构考研辅导老师孙梦琪坦言:“现在的考试有一些反押题的迹象。比如今年考了辛亥革命这个问题,很多同学背了很多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相关的大背景,结果到了考试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背的这些内容,很多在材料里面已经给出了。所以在备考的时候,第一要注重思考,第二自己要去总结,第三不能只停留在某些事件的表面。”
12月25日下午考外国语,考生们印象最深的,仍然是作文和阅读理解。
一位选考英语一的考生说:“作文是关于学习专业课以外的东西,问你是否要学专业课以外的东西。我写的时候,侧重写了人要多学习,多学习自己还不知道的东西。”
一位选考英语二的考生说:“作文题给出了快递的一个柱状图,然后进行分析。快递这个单词我不太会写,其他都还好。”
阅读理解方面,一位选考英语一的考生介绍:“阅读理解的第二篇,文章说学位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其他的技能。我看得心态都崩了,虽然题目本身我并不觉得难。”
一位选考英语二的考生介绍:“我对阅读理解里面生态环境那一篇印象最深,它比较贴近时事。题目不算简单。”
12月26日考的是两门专业课,绝大部分考生在这一天全部考完。少部分只考一门专业课的考生,当天中午就已全部考完。
一位南京考生说:“我填报的是苏州大学药学专业。感觉这次考试发挥一般,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我只考一门专业课,满分是300分。我对自己想说:你的未来一定光明灿烂!”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安排在今天(12月27日)进行。对于考研大军来说,参加初试只是第一步。春节过后,各地各校将陆续公布考生初试成绩,待教育部公布国家线后,通过的考生还将参加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复试,竞争仍会很激烈。
荔枝新闻:http://news.jstv.com/a/20211227/6ad4fe5eac5e4bff9cedee28d3bcf86e.shtml?jsbcApp=1
(编辑: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