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常大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常大

学习强国:高校书记校长第一课㉓丨珍惜韶华,不负青春

常州大学 学习强国 2020.10.29 发布时间:2020/10/30 浏览次数:492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意见》和江苏省委《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高校始终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要求,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委教育工委联合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江苏先锋网、江苏教育新闻网推出“高校书记校长第一课”专栏,在线共享高校领导人员思政育人微课、微视频和讲课稿件,精准对接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需求和行为规律,把握“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示范作用。

  今天,常州大学校长蒋军成为我们带来了内容生动且深刻的“第一课”——《珍惜韶华,不负青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好!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正是江南好时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在美丽的西太湖校区隆重举行常州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的5955名本科生、1373名硕士研究生、27名博士研究生、296名留学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也向陪伴你们一路成长的家人与师长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夷,履之者知。”202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从中国方案的制订,到中国经验的分享,再到中国疫苗的研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惊羡全球。2020级的你们注定与众不同:“生逢非典”“考遇新冠”,经历了高考延期的揪心等待,网课学习的孤寂焦虑,线上复试的忐忑不安,你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用“强国一代”独有的方式拿到了常大的“入场券”,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你们“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衷心祝福你们,带着各自的风采成为新“常大人”!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你们选择了常州大学,即选择了常州这座城市。常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之美誉,清代龚自珍称之为“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这里人文荟萃、英雄辈出,古有延陵季子、抗倭英雄唐荆川,近现代有爱国实业家刘国钧,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数学家华罗庚,“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等,皆以振兴家国为己任、以天下苍生为担当。常大就是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地汲取着成长养分,传承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因。1978年,学校因石油化工产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而建校,曾历经中石化总公司直属办学,2011年成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四方共建高校。42年来,学校在服务行业发展中兴盛,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实现跨越,一代代常大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共同铸造了“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这种精神,不因岁月而流逝,不因地域而改变,已转化为一种文化基因,流淌在全体常大人的血脉里,激励我们栉风沐雨、果敢前行。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从这里先后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中国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还有千千万万的优秀校友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勤劳与汗水、拼搏与奋斗构筑一张张亮丽的常大名片。在今年的抗疫大考中,常大人秉持“责任”校训,全力以赴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和智慧,涌现了一大批“逆行者”“守护者”,有以护理专业校友陈佳琦为代表的“最美逆行者”,有以机械学院“90”后辅导员“娜姐”、周有光文学院赵景同学为代表的志愿者,还有以马院教师曾晨为代表的“抗疫子女”守护者。

  同学们,你们有幸成为常大人,常大也有幸接纳新成员。感谢你们选择常大,把这里作为追逐梦想的新起点,与常大共同奋斗、共同成长。借此机会,我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希望你们志存高远,做一个格局宽广的常大人。我们正处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处处充满着机遇,是一个人人都有机会出彩的时代。但一个人能否实现精彩人生,关键在于梦想是否清晰、理想是否坚定、志向是否高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在迎新现场与同学的交流中得知:有的同学想继续深造、考研读博,希望在“学习强国”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有的同学想投身“双创”、创新创业,希望在创新驱动的时代绽放青春。这都很好,也印证了“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尽管大家的目标选择不同,但是以国家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情怀是一致的。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要准确把握“两个一百年”“两个大局”时代大势,积极探寻人生价值、校准成长坐标,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主动融入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

  希望你们博学善思,做一个明辨笃行的常大人。大学是探求知识、研究学问、启迪智慧、追求真理的殿堂,更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大学的魅力所在,并不是“上大学就可以不用玩命学了”,而是学习方式更加自主,学习内容更加多元,你们将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纳者,而是未知领域的主动开拓者和探究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你们在常大,最重要的学习不是得到“答案”,而是学会做学问,培养自己的好奇心,从擅长应试的“做题家”转变成积极探索的“学问家”。希望你们坚定“读万卷书”的志向,葆有“行万里路”的气魄,在读书中学会睿智,在实践中体悟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用正确的立场去研判形势、观察世界。惟有如此,在面对复杂激荡的社会思潮,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的诸多选择时,方能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希望你们开拓进取,做一个守正创新的常大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创新已然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青年正处于创新的“黄金期”,世界上许多重大科技发现和技术创新都出自青年,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青年,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获诺贝尔物理奖时仅有25岁。常大作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曾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三连冠”,在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3项,2017年捧得“优胜杯”。学校将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你们提供更多参与创新、投身创业的机会和平台。希望同学们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在时代潮头磨炼自己“敢闯会创”的能力,特别是研究生同学,要坚持“四个面向”,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在科技前沿孜孜以求,在关键领域矢志突破,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在实现“从0到1”的道路上留下动人心弦的奋斗故事。

  同学们,十载苦读终圆梦,今朝揭帆再起航。你们人生中波澜壮阔的新画卷已经展开,任重道远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希望你们不负韶华不负心、不负青春不负梦,用智慧与激情演绎最精彩的大学人生!

  祝愿同学们在常大收获成长,赢得未来!

  谢谢大家!


  学习强国:高校书记校长第一课㉓丨珍惜韶华,不负青春 

Copyright © 1999-2023 Chang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 苏ICP备05070686号 |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61号 | 管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