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涛 江苏教育 2020.3.4 发布时间:2020/03/05 浏览次数:425次

疫情发生以来,常州大学团委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开展线上团日、组织志愿服务、传播防疫知识、创作文化产品、宣传榜样故事,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组建团员青年突击队,坚守“家园”防线
常州大学大学生团员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社区(村)报到,当好疫情联防联控的“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在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亮团员身份、发团员声音、做团员贡献。
常大华罗庚学院华院191团支部一名共青团员,主动投身家乡泰兴市青年突击队,负责泰兴市济川菜场的疫情防控工作。
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的常大石油工程学院储运182团支部一名共青团员,在当地教育体育局做志愿者,协助统计疫情数据,并实时处理上报。
隔离不隔爱,党员志愿者先行
对于一名常大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汉语171团支部团员来说,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参加志愿服务了。在疫情爆发不久,她又立刻加入街道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协助社区登记返锡人员,核查被隔离户信息,宣传疫情期间相关政策,安抚被隔离户情绪并做好解释工作,代拿代送快递以及生活用品等。
常大材料学院2019级一名大学生党员,主动加入江阴市申港街道申南村的疫情防控工作,成为一名“抗疫前锋”,协助村委进行入户调查,发放体温计和消毒用品。为提高村民们的疫情防护意识,他每天徒步宣传,一走就是一个月。
疫情面前,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常州大学,像这样的大学生党员志愿者还有很多。面对疫情,他们逆行而上,用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甘于奉献的担当精神,在各自的战“疫”岗位上贡献着青春力量。
退伍不褪色,抗“疫”一线守初心
2019年从部队退伍回到常州大学环境学院土木191团支部大一学生,面对疫情,第一时间响应学校团组织号召报名奔赴“前线”,参加常州市武进区退伍军人志愿突击队,为常州北站下车的外来人员进行消毒、登记以及测温等工作。常大艺术学院产品设计181团支部一名学生,也是一名退伍军人,负责常州市金坛区水东村卡口的防疫工作。2月6日至今,每日执勤时长超过八个小时,没有休息过一天。因为卡口地处交通要道,车流量较大,需要集中精力对过往的人员进行一一排查,容不得半点马虎缺漏。
关爱医护家属,温暖守护“战士”后方
“我报名!我也报名!……”这是来自一个群名叫“最美逆行者子女守护计划”里的聊天记录。群主是常州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她在得知常州援鄂医护人员的子女学习、心理需要关心,利用“特权”抢先第一个报了名。目前群里已经有100多名同学志愿报名,她们将统一进行线上面试,并尽快与有实际需求的援鄂医护人员进行“一对一”精准对接,解决医护人员后顾之忧。
创编文化产品,提振战“疫”信心
“咱们创作一个防疫说唱歌曲吧!”,这条微信消息由常州大学学生会主席发出,立即得到微信群里两位校园十佳歌手热烈响应,并着手开始创作。仅用5天时间,顺利完成常大版《武汉加油》MV的制作。歌曲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RAP演唱的创新形式,号召广大青年有序参与疫情防控,为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青春力量。常大艺术学院设计专业类团支部共同发起线上主题团日活动——以艺战“疫”海报设计征集活动,集中创作了127幅战“疫”海报,向医护工作者致敬;制药学院护理专业6名共青团员录制发布了公益短视频,从专业的角度向公众宣传防疫知识。这些文化产品彰显了常大青年志愿者使命与担当,进一步提振了常大师生战胜疫情的信心。
实时宣传引导,讲好疫情防控故事
疫情当前,常州大学青年传媒联盟、校大学生通讯社、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大学生组织发起组建战“疫”新媒体联盟,搭建学校志愿者和学校的沟通桥梁,及时传达志愿者安全防护知识,时刻提醒他们注意安全防护,确保“零感染”。通过开设《战“疫”|常大青年在行动》等微信专栏,以连载的形式讲述校青年志愿者投身战“疫”的感人事迹。各学院团委则通过深入挖掘青年志愿者的一线资讯,展示青年志愿者的抗疫风采。通过系列宣传,向广大青年学子以及社会大众传播志愿服务正能量,积极营造浓厚的抗疫志愿服务舆论氛围。
江苏教育: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0/3/4/art_76956_899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