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常大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常大

江苏教育报:特色为“魂”书写奋进之笔

盛熠 王子欣 江苏教育报头版 2024.3.21 发布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72

“乾坤泱泱华夏,文化历久弥新。从栩栩如生的剪纸,到朴素典雅的茶艺;从精美绝伦的汉服到暗藏玄机的围棋,再到飘逸潇洒的书法……”礼堂内,周有光文学院带来诗歌朗诵+演绎《国韵潮声》,声情并茂的诗词朗诵和余音绕梁的器乐演奏博得现场阵阵掌声,这是常州大学第五届“魅力华夏”传统文化大赛决赛的现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学校举办这样的比赛,就是希望同学们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传承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常州大学团委书记田轶说。


常州大学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系统构建红色文化、石油石化、创新创业三大办学特色,对标高质量发展需求,打造一流育人环境,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写下“奋进之笔”。


红色文化浸润,

为铸魂育人赋能增效


“我一直铭记着母校‘责任’校训,在平凡的岗位上崇尚专注、追求卓越,在成长的道路上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以优异成绩和过硬本领报效祖国。”常大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20届毕业生易鉴政看到母校举办常州市“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启动仪式暨首场劳模宣讲活动的新闻后,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易鉴政毕业后入职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向单位主动请缨去西藏一线最艰苦的地区工作。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母校“责任”校训。


多年以来,常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立体式践行“大思政课”育人观。“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有义务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优势,用红色文化凝魂聚气,将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工作中。”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徐守坤对记者说。在天津港爆炸事故中舍生忘死、以血肉之躯掩护群众撤离的陈伟轩;运用专业法律知识帮教罪错青少年回归社会的“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陈醉;肢体残疾只能依靠轮椅行走,身残志坚带母求学的傅鹤伟……在沉浸式、主题式红色文化浸润下,常州大学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行力量。


“通过排演常州三杰革命事迹剧目《觅渡》,我不仅领略了一系列红色故事、探寻了一大批红色印记,而且感受到红色文化蕴含的独特魅力。”前不久,常大音乐与影视学院2022级硕士生、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觅渡》主演之一胡炜参加在常州凤凰谷大剧院的演出后,向记者表达其沉浸在极具感染力的地方红色文化中的激动和自豪。


如今,红色文化已成为常州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深入开展爱国名人冠名学院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推动各级党组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充分利用烈士纪念日、国庆、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纪念活动,举办相关学习教育活动,引领师生从“被感动”到“见行动”,使之成为学校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抓手和特色品牌。


聚焦办学特色,

服务石油石化产业发展


作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40多年来,常州大学为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培养和输送了众多行业领军人才,更有一大批毕业生成为石油石化系统骨干,石油石化特色已成为该校核心竞争力。


常州大学着力发挥地缘优势和学科特色,今年相继成立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常州大学创新联合体、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大学创新联合体,推行“产学研用”科技创新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联通畅通融通。该校将创新联合体作为学校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基层组织,以导师团队及攻关项目开展工程本硕招生培养,有组织地推进科技攻关、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


“当前,我们不仅要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石油人才、推动石油科技的发展,同时还要肩负起践行并弘扬石油精神、引领石油文化的光荣使命。”常州大学校长陈海群表示。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中,常大都融入石油精神教育,推动石油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同时,把弘扬石油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内容,汲取石油传统文化精髓,并融入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等各方面。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23级学生邢梦园告诉记者:“学校不仅邀请石油领域相关专家走进校园,也让我们走进相关行业企业,通过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让我们沉浸体悟石油精神。”每年,常州大学都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奔赴各石油石化企业,在实践中体悟和学习石油精神,让石油精神永葆活力、代代相传。


创新创业教育,

贯穿人才培养全程


“创新已融入血脉,成为我的思维习惯。在学校全程协助下,我们的创新创业梦想照进了现实,大赛不仅是新奇思想碰撞的舞台,还能寻找到解决科研难题的灵感和方法。”常州大学2023级毕业生马文韬说。他作为领衔人,“宽红大量——近红外无线激光通信设备制造商”项目在2023年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是教育部等12部委和省级政府共同主办的创新创业赛事,竞争非常激烈,金奖是名副其实的‘万里挑一’。”常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张小远说,这充分得益于多年来该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参赛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链条上的主要一环。该校制订《关于印发常州大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全面修订培养方案,构建“四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实施“一专一赛、一院一品”工程;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构建涵盖3个层次的教育教学体系。此外,各学院围绕“双创”赛事开设课程,如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围绕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开设专业必修课“数学建模”,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等多样化混合式教学遍地开花。


在教师培养上,常州大学淡化学历、论文、资历等传统评价要素,更看重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以实绩论英雄,推进破除“五唯”的职称制度改革。第八届“互联网+”大赛金奖项目“试半工倍”第一指导教师李一芒说:“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获奖和教授评选挂钩,学校的新政策让我体会到了价值感和获得感。”


“科技创新是时代进步的重要引擎,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青年则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我们将始终引导学生做真学问、练真功夫,紧盯科学、技术、产业前沿问题,在实战演练中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徐守坤表示。


江苏教育报:http://epaper.jsenews.com/Article/index/aid/8250530.html


(编辑:盛熠)


Copyright © 1999-2023 Chang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 苏ICP备05070686号 |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61号 | 管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