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常大

当前位置:首页  走进常大  媒体视角

荔枝新闻:从象牙塔到唐古拉,他在雪域高原书写青春担当

包海霞 刘博 荔枝新闻 2022.11.14 发布时间:2022/11/14 浏览次数:423

  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一片寒风刺骨的茫茫雪地上,一个年轻人正用尽全身力气将测量仪扎入土里,在这方含氧量仅为内地三分之一的雪地中,每完成一次操作便要大口喘气。寒风夹杂雪粒劈里啪啦地打在他的脸上,每一步行走都要艰难地从一尺厚的雪地里把脚拔出来,再扎进雪中。

  他是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20届毕业生、中石油管道局的易鉴政。毕业两年多,他向单位主动请缨去西藏一线最艰苦的地区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母校“责任”校训。近日,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名单出炉,在这份全省仅10人的名单中,易鉴政名列其中。

只有埋头,才有出头

  “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感的积极心态,去战斗、去创造、去勇敢,向未来的挑战大胆宣战,永远生猛下去。”易鉴政在毕业典礼上如是说。回首大学生涯,这种“生猛”的处事态度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参与创新创业赛事一直在常大校园里蔚然成风,易鉴政也不例外。在学校浓郁创新创业氛围的感召下,自大一起,他便活跃在大大小小的双创竞赛中。“前两年的双创竞赛中,在奖项方面我们团队几乎一无所获,但当时只想把这件事做好,不论输赢,全力以赴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易鉴政说。

  经过数百个日日夜夜的挑灯夜战,在学校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易鉴政和团队成员终于站在了全国大学生科创赛事的最高领奖台。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易鉴政负责项目《有杆抽油泵人工智能诊断控制系统》荣获全国二等奖,实现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在此项比赛上的零突破。“只有埋头,才有出头!”他用这句话总结大学四年的双创参赛生涯。

  提及易鉴政,学院辅导员老师魏锦扬感触颇深:“印象中大学四年里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和同学泡在实验室里研究课题,身为学院科协主席,易鉴政积极号召同学们一起参与科研创新项目比赛,从项目发起、组织、宣传、比赛等一系列流程中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扎根雪域高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易鉴政凭借大学期间的优异成绩被中石油管道局录取,被分配到江苏省徐州分公司工作。 “当时正值入职培训,领导介绍了公司在西藏建设的国防战略项目。得知这一难得机会,我主动找到领导,表达了参与到该项目的强烈意愿。”易鉴政回忆道。“领导对我敢于报名的这份勇气表示赞扬,但也让我和家人好好商量下再做决定,毕竟项目所在地海拔极高、条件极为艰苦。”在和家人进行充分沟通后,易鉴政终于征求了父母的同意,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援藏之行,不满22岁的他,成为了该项目最年轻的职工。

  工作第一站便是驻扎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兵站——唐古拉山兵站。海拔5000余米的唐古拉山被誉为人类的“生命禁区”,早上下雪,中午狂风,下午曝晒,傍晚冰雹,所谓一日四季;氧含量不到内地的40%,全年平均气温仅-4℃,有低达零下45℃的极寒天气。在这里,大声说话和快步走路造成的窒息感,会让心肺巨痛,难以动弹;驻扎的兵站附近常有凶猛野熊和野狼出没。

  自参加工程建设以来,易鉴政承担了项目建设的工程技术和文化总结工作。在技术岗位上,他主动负责极为艰苦的测量工作,累计徒步踏勘190余公里,测量翻越海拔5279米的雪山,走遍了工程遍及的雪山、沟壑、沼泽。通过瞄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前进方向,易鉴政常常在工作之余查阅相关工程论文、技术工法、国标规范,结合专业知识,与同事通力合作、大胆创新,撰写了单项穿越施工方案、地下关键障碍物穿越方案,并在现场蹲守十余个小时验证方案可行性。最终这些方案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和成本。

  在两年的时间里,易鉴政荣获“全国大学生基层就业人物”“管道局‘十三五期间’优秀新员工”“CPNG工程攻坚标兵”和“CPNG工程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目前,援藏项目进入完工阶段,易鉴政选择继续留在西藏,长期支援边疆建设。

  荔枝新闻:http://news.jstv.com/a/20221114/f057b5a3d0c1471884f74e4423879054.shtml?jsbcApp=1

(编辑:刘博)

Copyright © 1999-2023 Chang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 苏ICP备05070686号 |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61号 | 管理后台